游记 | 再回北平、初访天津卫

秋天处处是惊喜

最后编辑于:

10月的某一天,在持续丢失了好几个晚上的睡眠后,我决定出门去远方逛逛。
我跟老妈渐渐变得越来越像,她夜里睡不着,但只要出门旅游了,晚上能在酒店睡得非常香。
我决定也为了身心健康又一次出门。
再去一次北京吧,我想。然后就跟朋友定好了见面。


10月16号,周四。上海站到北京南的高铁需要4小时41分钟,我没带ipad,只是带了电子书,在车上读完了《索拉利斯星》。
出发的时候上海30度出头,我穿着略厚的长衬衫,加一件运动背心,只是出门吃个中饭就已经热的出汗。
而这趟列车更是有意思,随着南京站和济南站的停留,车上的人类着装明显分成了不同季节:有我这样的怕热的上海来客穿的夏装,有南京济南旅客穿的厚秋装,当然,到了北京以后,大家都穿着防风服,或者羽绒服了。
其实刚落地我还挺爽的,我怕热,这寒风一过偷走了身上的余温,不像掉进冰窟,只是觉得像干爽的空调房。


秋天的北京只有一个名字

毕竟是北京,公共交通运输都很方便明了。或者我来太多次了,甚至不觉得这里眼生。我拖着行李箱穿行于地下铁,然后在菜市口见到了朋友——柴柴。
一个短暂的拥抱之后我们决定去西单吃晚饭。
她说我穿的太少了,我扬言“我到要看看北京晚上能不能把我冻死”。事实证明这豪情壮志在2分钟后就像放屁似的,我在穿越地下通道时候已然感受到外面的寒意,不得已只能披上了外套。
西单我也熟透了,我们坐在“俄士餐厅”里吃了晚饭,然后跟她回了家。
——显然,这也不是我第一次来到这个家。之前去乌兹别克斯坦的时候只能在北京转机,我曾在这里借宿过一阵子。虽然很短暂。


第二天,她需要去上班,而我这个闲散人员准备去北京逛逛了。
这天没有太阳,我一查地图,从这里坐巴士去圆明园不远,而且我也没去过,于是我出发了。
北京的巴士和我印象里的一样,是需要刷两次卡的,不像上海南京只要刷一次。它们是分段制的付钱,其实也很好,一股脑的刷贵的那就是上海了。
圆明园的白蜡树黄了几棵,游客入口处便铺洒了满地金黄。大概是我来的那一夜狂风大作吹下来的吧。
我当时低估了圆明园的面积,以为也就是照着教科书那样的稍微看一下遗迹就好了,事实证明圆明园本身极为壮观,只是现在被毁的几乎什么都不剩了,教科书上的那些大水法、方外观、谐奇趣什么一些名字和残垣还在。大家也只能看个热闹。

大水法,教科书上的圆明园遗址

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馆里有一个迷你俯瞰版的圆明园原样,我直接被震惊到说不出话。巨大无比的园林,规划的井然有致的亭台楼阁和河流,如果这一切都还存在的话那这里可能真的没有任何一处园林可比,毕竟当年旅游达人康熙可是参照了多少他喜爱的园林才建成的啊。
我看了大水法,也去了黄花阵,在里面看着小红书的指南到达了中心亭。走的时候我在想一件事:皇帝当时喜欢看小宫女比赛谁先走到最当中,如果我这么高的宫女去参见,是不是会更有优势?直接看看前路是不是封死的什么的XD
随意逛逛之后,我去赴约和另一位来北京必见的朋友去吃饭了。


北航的这位朋友和我已有12、3年的交情,我们从未成年的时候就在网上认识,也算是一段孽缘。对过去的不堪进行了一番畅聊之后我们只能感叹现在的时光和过去的大相径庭。中午吃了烤肉,他请我吃的。该。
吃完后我一查地图,和所在地相比,和他回北航后再去雍王府坐公交车更快,于是我和他回去然后出发了。
没想到下午4点的北京也能堵车。
我不知道什么二环三环,只听到坐在最前面的北京大爷也在说,下午4点就堵车这可真稀奇!
不过这也得以让我在桥上俯瞰一眼看到雍和宫。
我来雍和宫也很简单,只是我没来过,它名气很大,仅此而已。
一点也没许愿,没拜,没烧香——我可以,但我一直笃信,如果它实现了,那肯定是我努力了;而它没实现,我难道该怪佛祖神仙吗?
但是雍和宫据说许愿很灵。进门就能看到持续不断的青烟和频频磕头的香客。芸芸众生都在背负着自己沉重的心愿活着。有那么多事情能够依赖神明吗?我不禁这么想。
雍和宫不大,逛了一圈大约1小时多就出来了。有一位母亲让我帮她们一家拍照,拍完后我说帮我也拍一下吧!她家的小女儿听到这话两眼放光,说让她来。我说好呀。她拍完以后说,我觉得好好看呀!
……你看,我不求神明也能有美好降临在我的身上。

雍和宫

晚上朋友带我吃了巨好吃的小龙虾,她说一直想带我来吃来着,吃完我们就回家睡觉准备明天去天津的行程了。


来到了天津卫,嘛也没学会

北京到天津高铁只需30分钟。我们11点出头到达天津。由于是大中午,天气反而感觉比北京温暖那么一些。
酒店定在天津站附近,放下行李我们就去正阳鸭子店买了几个鸭油包子。不知道好不好吃,所以一开始只买2、3个。排队的大爷大妈们一买10几20多个。买完当场就吃,好家伙,太香了。不仅是因为我饿了,这流油的口感不让人觉得油腻,只觉得香得要命。我吃完以后赶忙又去排队买了几个吃XD柴柴到对面花10快买了3包海河奶,说是这里著名。

天津有一条贯穿城市的河流,就叫作海河。为了过河,人们建设了多条桥梁,形成了各式各样的漂亮景观。

北安桥
我们到的第一座桥是北安桥,它是一座中西合璧的桥。整体很西方古典的造型,但是上面的雕塑又是中国古代的四大神兽——青龙白虎朱雀玄武。还有4座抱着中国乐器的乐女雕像。我很喜欢!它好漂亮! 一路走到意式风情区、古文化街。这里还有一座妈祖庙,我这才知道这里的人居然有很多信妈祖诶……

狮子林桥是天津最近比较热门的地点了,倒不是别的,纯靠天津跳水大爷疯狂输出。在我询问了网约车司机后得到了一个这样的答案:现在官方不允许大爷们跳水了,而且现在天气也冷,是很难看到野生的跳水大爷了。
……这么说,听上去就像保护动物的生态受到了威胁一样的。
但是其实我们还是幸运的看到了1、2次冬泳的大爷。大爷会在岸边放上一块板子,写明日期和温度,是也有供人拍照的意图吗我很好奇ww

狮子林桥上的金爪小狮子,背后是天津之眼

晚饭时分我们选择了一家评分很高的清真菜——是的,我此前并不知道原来天津的清真菜很出名。这家店叫燕春楼,那天正好碰上有一户人家结婚,导致我们足足等了1个多小时才吃上饭。
不得不说,真的值得。
菜式都是我从来没吃过的不说,口味做的极好,菜量也丰盛。真希望自己有几个胃可以多装点内容!

吃完饭我们散步到了天津之眼,这时候已是晚上的8点半,天津之眼和两旁的灯光倒映在海河中,美轮美奂。
我跟柴柴说我不想在这里浪费时间等排队去坐天津之眼,她提议我们去坐观光巴士。
听着,那时候天津的晚上大概也就10度出头,并且细心的你可能可以发现,其实我裤子还穿着夏秋交接时候的长裤,上衣也没有毛衣什么的保暖。
是的,就在这样的装备下我们登上了这辆双层巴士的露天二层。
然后我就体验到了最冷、最爽、最空旷也超绝震撼的天津夜景双层巴士之旅。
天哪,我怎么去形容我的收获呢?大概就是我第一次看到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时候的感觉吧。不同的是巴士穿行于城市高楼之间,流光溢彩,如梦似幻,那么真实那么近的距离。


第二天一早,我带着柴柴到附近的居民街吃早饭。
早饭aka煎饼果子。
煎饼果子人狂喜,但说时候吃到嘴里,也就是,啊,好吃。但要真说好吃,还是咱们这个加了里脊的好吃(?

我们决定先去满足柴柴的两个欲望——坐一趟天津之眼和游船。
柴柴买了天津眼和海河的船票,白天的城市也好海河也罢,真的不怎么好看,一切都在日光下一览无余,没有了那种迷幻的感觉。所以我评价是,一般。 金街那里买了巧克力冰沙之后我们坐了大爷的小马自达去五大道。
五大道那地方到是我一直想去,去了以后确实不错。那里的建筑群简直就是杰作。
这时候你可能又会发现,诶,你们还没吃中饭啊!说的不错,我们在下午4点吃了一顿午晚饭。这是一家捷克的小鼹鼠为主题的餐厅,我和柴柴还买了些玩偶,吃了牛排。
民园广场就在餐厅旁边,吃过饭后我们走到广场上,小朋友们在玩大气球,天边是紫色和淡蓝色混合的温柔颜色,广场已亮起灯,我又在心里开始感叹真是一片美景。听说这里也被大家成为:小罗马……

And this is what I mean:

庆王府也坐落于五大道。我们准备参观的时候被告知今天便宜几块钱,因为1楼被出借用于婚宴了。
直到我们走上3楼,才知道这样看似没有好好保护的行为,其实很有意义。
1楼大厅回响着那个时代的音乐,又有觥筹交错、欢声笑语,这一切的“人气”让这里不仅仅只是一个文化的见证,更是直接地向我们展示了这栋建筑的美妙之处。

晚上送走了柴柴(打工人回京打工咯),我不准备再出门,于是就睡去。


又到了萝女士最拿手的solotrip时间。
我决定把五大道再走走,然后一路走回酒店。
五大到这里的建筑实在是别具一格,同时还有多所名人故居。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过一所叫瓷房子的建筑,它长这样:

瓷房子外景
是不是甚至感觉有点掉SAN? 还有和平区的多所旧建筑,可能前身都是当时外国的旧领事馆、银行等,现在也在使用,但我不知道它们的名字。光从外表看,你根本无法判断这里是欧洲还是天津。(要我说,就是欧洲了,还是一个漂亮版的欧洲!) 走到海河边,快到世纪钟了,我这才发现这里是看到天津站最好的风景。
隔着海河看天津站

秋高气爽,阳光明媚。我想起当时的自己无数的幻想要逃离那个有毒的办公环境,我现在真的做到了,我走在自己想要的城市,用脚步带着我的身体去深化我的思想和眼界,我很幸福,很满足。
天津这里的生活很慢,广场上有很多人晒太阳,坐着聊天。我晒了会就去世纪钟跟前了,让街拍小哥拿我的相机帮我拍了一些照片,就回酒店了。
很多时候,碍于语言的局限性,我无法很好的描述出当时的心情。只说是心旷神怡,豁然开朗,这份乐趣只愿通过这样一样一篇篇小文章廖记当时的所思所感罢了。

Lodka | 禁止一切形式无授权转载 · 無断転用禁止 · Unauthorized reproduction in any form is strictly prohibited.
本博客已偷偷存活
发表了11篇文章 · 总计3万5千字